閱讀 2396 次 拖輪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
拖輪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
謝秋芝 王聰會 李彬
洛陽市建筑工程公司 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
1、工程概況
2000年l0月開工的中國長城鋁業公司水泥廠2#特水窯技改工程中l#、2#、3#拖輪基礎,施工。其中:l#基礎長12m、寬7.3m,高9.4m,混凝土體積890m³; 2#基礎長11.5m,寬6.4m、高8.1m;混凝土體積590m³。設計要求,基礎必須一次澆筑。施工過程中經過工程技術人員的 研究和嚴格把關,l#、2#、3#拖輪基礎施工僅局部出現細微裂紋,而且裂紋在受控范圍內,工程驗收一次通過。
2、拖輪基礎的施工要求
(1)設計文件要求連續施工,一次性澆筑。
(2)內外溫差較大,易產生裂縫:由于混凝土體積大施工時產生水化熱多,溫升快,易產生較大內外溫差,導致出現有害裂縫,影響結構承載能力,質量缺陷難以彌補。如果出現影響結構承載力的貫通裂縫,將可能使整個混凝土分項工程報廢。
(3)施工期在2000年10月,室外溫度較適宜。
3、影響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因素分析
(1)內外溫差
由于基座混凝土結構體積較大,積聚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水化熱不易散發,而表面散熱較快使結構內外產生較大溫差,內部溫度峰值一般在45%~55%。L0月份歷年室溫差平均多在10°C左右,這種溫差造成的應力會產生不規則的裂縫,甚至會出現貫通裂縫。
(2)堿與二氧化硅反應引起的混凝土體積變化
由于水泥中的堿性成份與骨料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產生膨脹應力,導致混凝土質地疏松強度下降,主要影響混凝土的長期性和耐久性。
(3)化學反應引起的體積自身變化
由于混凝土內部材料的化學反應,使混凝土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并產生一定量的游離水份,它與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及骨料級配有關,混凝土自身體積變化一般在萬分之二,通常發生在混凝土澆筑后28h以內。
4、工程質量的保證體系
(1)原材料的選擇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為確保基座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對水泥的骨料的選用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選用了水化熱低的水泥和干凈的骨料,并在試驗室中進行級配選優。
①粗骨料的選擇。為減少混凝土的干縮,在施工中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較大粒經的毛石,毛石料經易為150mm~300mm強度不低于MU30,但毛石與毛石之間、毛石與模板、鋼筋間的距離控制在150mm,且摻量不超過混凝土總量的10%~20%,同時,所用粗骨料都做堿活性實驗。
②細骨料的選擇。細骨料選擇了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中沙,細度模數控制在2.6~3.0之間,含泥量不大于3%。
③水泥。選擇425粉煤灰水泥及礦渣水泥,其累積最終放熱量為240kJ/kg左右。試驗證明適用粉煤灰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水化熱可降低3℃~5℃。
④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經過試配把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4,并控制了外加劑及摻和料。我們選用了復合型減水劑,減水劑的用量為水泥重量的l%。另外通過試驗摻入了水泥重量10%。l5%的粉煤灰摻和料。這對降低水化熱有利,還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及保水性。選擇水化熱低的,使用木鈣復合減水劑可減小溫差2℃~3°C。
(2)控制混凝土人模溫度,加強養護措施
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及養護溫度,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是防止出現溫度裂縫最有效的措施。根據本工程施工期的環境溫度,不需要增加冷卻和加熱措施,但特別注意不使混凝土表面散熱過快,采用了草簾覆蓋,并不時加水的隔熱保護措施。
(3)在混凝土體內設置測溫點,隨時注意內外溫差變化,用隔熱養護使內外溫差不超過20℃。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溫紅娟 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人工挖孔鋼筋混凝土樁——在鹿邑老君臺搶險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 用環氧砂漿固定地腳螺栓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