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2894 次 江油地區(qū)中石油辦公用房及消防營地建筑設計
廢墟中的雄起
——記江油地區(qū)中石油辦公用房及消防營地建筑設計
董英濤1,張 剛2,宋 晶1
(1.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200092;2.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1、項目概況
5.12汶川大地震,將我們的家園毀于一旦。但在大災難面前,中石油職工無畏無懼,支起帳篷堅守崗位,使得油氣供應工作得以正常運轉,有力地保證了抗震救災的順利進行。
因受地震破壞,原辦公樓已無法使用。為保證災后中石油工作的正常順利進行。現(xiàn)擬建集天然氣調度控制、辦公、會議、培訓、檔案、科研、物管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辦公大樓,辦公樓總建筑面積約53000 ㎡。
本工程位于現(xiàn)江油市太平鎮(zhèn)德勝村。東臨涪江,西側面向綿(陽)江(油)快速通道李白大道,南臨在建德涪江三橋引橋延伸路段,占地面積約29 900 m2。
2、概念構思
2.1生命之“手”
在這場與地震災難斗爭中,廣大中石油川西北氣礦職工在集團領導及分公司的領導的帶領下,所表現(xiàn)出的上下一心,團結拼搏,不畏艱險的精神,正是對溫總理的“不拋棄、不放棄”號召的完美詮釋。正是這種精神,成為挽救生命、托起生命的生命之“手”。
這種精神給予我們在建筑設計中的靈感和源泉。沿李白大道的人口大廳一側的玻璃體塊從功能上詮釋了對生態(tài)和人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對生命的隱喻;而兩側層疊升起的實體正是象征了托起生命的雙手。這就是本次設計的概念構思。
2.2海納百“川”
企業(yè)成功之道就是保持博大的胸懷,積極與四方溝通交流,不斷使人才凝聚團結。作為企業(yè)精神的外在體現(xiàn)的建筑也秉承了這一理念,體現(xiàn)出開放、兼容的雍容氣質。
在形體處理上,以片狀的霉墻和玻璃構成立體流動的立面,猶如天河之水匯聚一心,隱喻了企業(yè)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和開放兼容的雍容氣質。
整個建筑運用設計理念和新型建筑工藝,使其達到“綠色、和諧、節(jié)能”的建筑要求。
在立面構成上,中央的“虛”和兩側的“實”恰好構成了一個“川”字形,既是四川的“川”,也是海納百川的“川”。在城市景觀界面上很好的展示了企業(yè)的地域性、形象性(圖1)。
在總體布局上,結合保留水體,經過精心的設計,使其成為入口處的景觀焦點,同時也是“納川”的具體體現(xiàn)。
3、總體布局
經過分析和研究,將李白大道作為中石油功、公用房主要形象界面及禮儀性入口界面。內部交通將月圓路和建新路聯(lián)系起來,同時便捷的服務于辦公和消防基地兩個部分。
將主體辦公樓緊鄰李白大道設置,而培訓中心等次一級建筑體量臨新月路一側設置。在李白大道和建新路的轉角處結合用地內的原有水系精心設計了水體景觀。油氣礦專用的消防站綜合樓臨近城市道路建新路的布置,便于消防車能夠快速的出入。
業(yè)務辦理大廳主要為對外的辦事性機構,在月圓路一側設置獨立的出入口。
4、交通流線組織策略
以一條直行道連接月圓路和建新路,貫通基地。同時圍繞主體辦公用房設置一條基地環(huán)路,總體形成“日”字形道路體系,聯(lián)系基地的幾個入口以及建筑群的各個主次出入口。同時,消防站出入口緊鄰建新路,利于消防車迅捷的出動。
沿基地環(huán)道兩側設置地面停車,并設置地下停車庫,地下停車200輛。
5、廣場與景觀設計
綠化布置根據(jù)建筑空間的性質以及使用功能區(qū)別設計,沿基地周邊城市道路設置綠化帶。在道路轉角處設計街角草坪和中心景觀節(jié)點以形成街道轉角處的視覺通廊,烘托建筑形象。在辦公主人口設置入口廣場綠化。沿建筑周邊設計建筑周邊綠化,與城市綠帶、入口廣場綠化、街道轉角綠化、中心景觀綠化等共同構成基地內完整的景觀綠化體系。
結合原有雷鳴堰的水體,沿李白大道一側設置水體綠化景觀,并在建新路的轉角處利用基地周邊形成整個基地的中心景觀。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化開放空間的策略。
6、建筑形態(tài)構成
6.1 活躍有機的空間形態(tài)
空間形態(tài)上,沿西北側的李白大道,北可俯瞰展示建筑形象,布置辦公主樓,南可享受陽光。主樓的立面上通過石材和玻璃的層疊處理手法,使其區(qū)別于一般點式辦公建筑的呆板。在主樓南側布置一個圓形水晶狀的天然氣調度中心,成為中石油江油辦公樓地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6.2獨特現(xiàn)代的立面造型
主樓立面采用玻璃幕墻和石材結合布置,運用對稱的形態(tài)布局,強調理性嚴謹、通透大氣的同時,又利用立面的豐富變化兼顧時尚新穎。簡潔節(jié)能的建筑特性。呈現(xiàn)出朝氣蓬勃的現(xiàn)代化辦公建筑特征。
7、配置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案主體設計,通過對平面功能的精心配置,將不同功能整合,形成清晰有序的平面體系。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辦公大樓,內部空間及室內環(huán)境的營造,亦是本設計的重點。游走于建筑中,精心設計的內部空間,給人以變化豐富、意趣迥然的空間感受,打破了傳統(tǒng)的辦公建筑內部空間平淡乏味的印象。明亮活潑、綠意盎然的公共休閑空間;小區(qū)域的氣氛營造,精心雕琢的細部構造,力求打破舊有模式,創(chuàng)造全新的辦公環(huán)境。
在建筑材料選取中,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出發(fā)點,選用生態(tài)、環(huán)保、物美價廉的涂料、石材等,運用色彩、材質等的變化,經濟實用地營造出健康、節(jié)能、人性化的室內空間。
8、結束語
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持鼓舞下,本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川西北地區(qū)的一個城市亮點。成為中石油災后重建自強不息的歷史見證和城市亮點!(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尚雯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