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344 次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會展中心選址評價體系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會展中心選址評價體系
朱堅鵬
(杭州市規劃局拱墅規劃分局 310014)
1、引言
選址評價是選址階段經常要碰到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對會展中心等大型項目的選址,在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前都要做選址評價。目前,選址評價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主觀定性分析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在可供選擇的方案較少和考慮影響方案因素較少的情況下較為適用,但當方案較多,影響方案的因素之間關系較為復雜的情況下,這種方法解決方案優選問題就顯得無能為力。而會展中心的選址,關系到城市的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涉及到的因素較多,因此,這種隨意性較強的主觀分析法并不是非常適合。找出一種更加嚴謹的,更具有說服力的評價方法是相當必要的。本文以層次分析法為基礎,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選址評價體系。
2、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復雜問題分解成各個影響因素,又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并形成判斷矩陣,在此基礎上確定決策方案相對重要性的總排序,最后做出評價決策。其過程如下圖1。
應用層次分析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選址決策中更好地把定性和定量結合在一起,避免主觀性。尤其是在很多因素都發生的情況下.提高選址的科學性。
3、評價體系的建立
3.1評價指標選擇原則
指標體系設計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客觀如實地反映要評價目標的各個方面以及目標和指標的支配關系,而且指標體系的繁簡要適宜。為此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所選指標盡可能覆蓋評價目標各個方面,避免遺漏。
(2)層次性原則。根據遞階層次結構的特點,所選指標應反映出層次性,由宏觀到微觀,由抽象到具體,由綜合到細化。
(3)針對性原則。所選擇的指標要盡量針對要評價目標的特性,選出影響選址的關鍵因素,從而使得評價結果具有現實性、可靠性。
(4)可操作性原則。指標應該有限性和概括性相統一。在建立指標體系時,應將那些主要的,對方案影響較大的指標選擇出來。這就可以在保證全面反映系統的特征和實質的情況下,使得指標數目達到可以操作的程度。
3.2遞階層次結構的建立
根據上述選擇原則,以及會展中心固有特性,對會展中心選址中共性的,主要影響因子進行歸納分類,建立二級指標體系,其中準則層指標4個,指標層指標15個,模型層次圖。
3.3指標體系含義解釋
目標層:會展中心選址綜合評價,評價對象為會展中心選址。
準則層:對會展中心的選址評價,主要從規劃因素、交通因素、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因素四大方面來評判。
指標層指標體系:
(1)城市發展方向:會展中心的建立,能推動城市多中心的形成,對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和空間發展戰略的落實起到積極的引導和推進作用,因此,會展中心的選址應與總體規劃規定的城市發展方向相一致。
(2)規劃用地性質:會展中心的選址應與規劃用地性質相符。
(3)區位條件:會展中心應選在區位條件良好地塊。
(4)布局均衡性:會展中心的布點,應在整個城市中均衡布局。
(5)發展空間:會展中心建設需有足夠的土地儲備,以滿足自身建設,以及今后發展需要。
(6)離市中心距離:在周邊路網及車流量相近的條件下,離市中心越近,可達性越好,同時通過公交出行成為可能。
(7)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大型換乘中心布置:會展中心短時人流量大,需通過軌道交通幫助疏散。
(8)周邊車流量:會展中心自身產生的車流量很大,如果周邊車流量也很大,將會給疏散造成巨大困難,在市中心選址,尤其要考慮這一點。
(9)周邊道路狀況:會展中心應靠近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布置,同時周邊路網應發達,這樣才便于疏散。
(10)地價:選址位置的土地價格,在建設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
(11)拆遷成本:拆遷成本現在在建設成本中的比例越來越大。
(12)對地區經濟的帶動性:會展中心的建設,能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13)場館利用率:會展中心平時維護成本較高,這要求在空閑時間中,吸引更多市民來使用。在選址上要求不能離市中心太遠。
(14)地質、地形狀況:會展中心屬大型公建設施,有大量的人流量,所建位置要求地質條件好,地形平坦,遠離地質災害地段。
(15)基礎性設施:應要求煤、汽、電等設施供應條件良好。
3.4權重值計算
首先發放調查表,調查對象為市民、專家、職能部門。對每一層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比較分值采取5分制。如A與B比較A很重要得5分,相對重要得3分,一樣重要得1分,相對不重要得l/3分(為相對重要的倒數),很不重要得l/5分。將所獲表格中每項的分值總和除以相應的被調查總人數即得專家、職能部門、市民的評分值。將市民、專家和職能部門的分值采取40%住戶分值+60%專家和職能部門分值進行組合,即得最終評分值。
然后將上述評分結果構建起比較判斷矩陣,并計算單一準則下各元素的相對權重與一致性檢驗計算。最后進行層次總排序計算與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計算即可獲得所有元素對于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排序權重值(具體計算方法不再詳述)。
根據上表權重值可知城市發展方向、規劃用地性質、區位條件、周邊道路狀況、拆遷成本、地質地形狀況對會展中心選址影響比較大。
4、評價體系的應用
本文選取杭州國際會展中心的規劃選址案例來加以應用。
4.1概況介紹
為了大力發展會展業,杭州市決定在規劃區范圍內建設一個大型會展中心,設計單位提供的比選方案共有5個,介紹如下:
方案一:錢江世紀城地塊。項目用地面積約168畝,可建設室內展覽面積5萬m2,室外展覽面積6萬m2的大型展覽場館。擬選點區位條件優越,建設成本低,場館利用率高,交通條件及基礎設施配套較好,符合城市發展需要,有發展空間。但需調整規劃,以利于近期啟動建設。近期利用地鐵疏散會展期間大量的人流仍存在一定困難。
方案二:錢江新城地塊。項目用地面積約l20畝,可建設室內展覽面積3萬㎡,室外展覽面積4萬㎡的大型展覽場館。擬選點區位條件優越,建設周期較短,完善錢江新城功能,交通條件及基礎設施配套較好。但建設成本高;用地規模偏小,沒有擴建空間;交通疏散困難。
方案三:白馬湖地塊。項目用地面積約195畝,可建設室內展覽面積5萬㎡,室外展覽面積7萬㎡的大型展覽場館。擬選點建設成本低,建設周期較短,可帶動周邊地塊建設。但展館利用率較低,對整個杭州市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強。以保護性開發為主,不適合舉辦帶來大量人流、車流、物流的會展活動。
方案四:濱江國家糧庫地塊。項目用地面積約241畝,可建設室內展覽面積8萬㎡,室外展覽面積6萬㎡的大型展覽場館。擬選點建設成本低,建成投入使用周期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公共配套設施落后;浙贛鐵路的影響。
方案五:蕭山南地塊。項目用地面約l83畝,可建設室內展覽面積5萬㎡,室外展覽面積6萬㎡的大型展覽場館。擬選點交通便利,有利于加快蕭山南部臥城建設。但位置偏南,與杭州主城、臨平城和下沙城距離較遠,展館利用率較低;與城市總體發展方向不吻合;必須適當調整規劃。
4.2方案分值計算
對各指標打分采用5分制,由專家和職能部門人員打分,評分如下:
由上述分值可得方案1為優選方案。
5、結論與建議
本文將層次分析法應用到會展中心選址評價上來,通過層次分析法這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以往定性分析法主觀臆斷的情況,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客觀。此外,還可根據待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進行調整,該體系也可用于解決其他類似選址問題。
參考文獻:
[1]許樹柏.層次分析法[M].天津大學出版社,1987。
[2]李偉國,朱堅鵬.建立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評價[J].城鄉建設,2005年05期(36—40頁)。
[3]王煒,李宇,趙文革,李永林,崔力長,尚改珍.小城鎮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2年02期(99—102頁)。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尚雯瀟 溫紅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新體育館及教學樓創作 |
下一篇: 垂直綠化在吧間環境中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