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10796 次 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設計--長安畫卷
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設計——長安畫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建筑學專業 王姣畢業設計 2011年)
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長安畫卷建筑設計效果圖
1、概況
1.1用地概況
本文化藝術中心用地位于西安市曲江池北路上,曲江南湖公園的北入口對面。總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用地范圍內地表基本平坦,無搬遷和進一步平整場地的要求。整個場地由曲江北池向東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不是很大。用地周邊的旅游線路完善,交通比較方便。用地四周視野比較寬敞(東側規劃住宅還未建成),景觀環境極佳,能與周邊的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廣場、大唐芙蓉園、曲江寒窯遺址、秦二世皇陵遺址、曲江海洋館等曲江旅游量大的景點方便達到。
1.2項目概況
旅游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娛樂生活部分。旅游可以將一個地方、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展現的淋淋盡致。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羅馬、開羅、雅典)之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而現如今的西安也在打造國際旅游名城的形象,所以如何將優越的旅游資源需要更好的宣傳和展示出來,同時也要保護歷史資源打造現行新西安的形象,這樣就需要一個專門將如此厚重的、悠久的、多元化的、文明的西安旅游資源以旅游文化為主的藝術中心體系展現出來,宣傳的同時起到積極保護和傳揚歷史文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現有文明,提供優秀文化的精神的場所空間。
2、設計依據
2.1技術條件
城市位置:北緯34°16';東經108°54'。
場地標高:海拔400m左右。
降雨:西安4~10月平均總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總降水日數66天。平均日降水≥25mm
毫米的大雨日4.5天,平均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日約1天。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13.1~13.4℃,年最高氣溫35~41.8℃;最低-16~-20℃。
主導風向:西安主導風為東北,第二主導風為西南。
市政設施:各種管線均已鋪設完畢,煤氣和熱力由城市管網供應。
耐火等級:一級。
抗震:八度設防
2.2建筑設計依據
1)《西安科技大學2011接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書——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設計》
2)曲江區規劃局提供的用地條件圖及用地紅線圖。
3)關于西安地區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設計的調研資料和調研報告。
4)《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S])。
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S])。
6)《文化娛樂建筑設計》(2005年版)。
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
9)建筑學報、世界建筑、新建筑、建筑創作、等雜志中有關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設計。
3、設計策略
3.1設計宗旨
自由流暢的空間旅途。
一座建筑呈現一幅畫卷,一幅畫卷送出一個長安。
3.2設計前期思考
3.2.1功能組成要求
藝術觀演區——將地域性旅游文化資源以直觀的表演藝術形式呈現給游客,給予視聽感官上的愉悅享受。
公共交流區——暫時性緩步棲息,參與本地日常活動,交往溝通,分享故事。
旅游文化展示區——給當地旅游資源一個濃縮空間,開闊眼界,滿足好奇。
文娛活動區——禮儀習俗,傳統民俗文化的參與、學習、分享,給予參與和感受的機會。
美食總匯區——味覺享受是途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有游一個地方,感一種文化,品一種美食。
3.2.2場所空間要求
地域形象化——旅游展現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經濟發展,人文精神。用一個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筑體量將濃縮的旅游資源展現出來,這樣就要求建筑所呈現出來的場所空間給予一定的代表性內涵,使建筑形象化,地域化。也許就是當地一個標志性形象。
多樣性開放大空間——現在的藝術中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活動的需求單元相互作用,功能相互疊加,興盛一個多元化,多向性,綜合性的高建兼容共空間。旅游為主的文化中心根據所需功能空間的要求,合理把象握當地特色,低于首發,將建筑空間符合人們旅游性活動的空間要求。
自由暢通流線——建筑空間的暢通性類似于旅途中每個建筑環節的自由順利,兼旅途的路線可以像化城建筑各個空間的聯系交通上,用自由的手法將建筑的不同功能空間有序串通,形成連接滲透的整體大空間,打破封閉獨立性的同時,又使空間不交叉影響。
3.2.3建筑選址要求
文化建筑與其他所處的城市環境必須以一種共生共榮的關系存在,不能忽視建筑地域和文眉特征而進行設計。以旅游文化為主題的意識中心的選址要基于旅游文化氣息濃的地帶,綜合考慮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文化底蘊,地域特征,同時注重現代城市生活的有序結合,不能只考慮繼承而忽視現實性使用。要充分考慮到城市旅游資源的分布、聯系,旅游性 人流的行程模式。及當地人們得使用情況,做到交通便利,方為明確,周邊旅游資源的設備充分,并不影響城市紋理布局。
3.3城市策略
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特征,有著自己的歷史文明,所以,有很多的建筑設計手法來表現一個城市的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展現這個城市的歷史符號。旅游作為西安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藝術中心中心的設計上就要注重建筑所呈現的風貌,形成的空間師傅對原有城市機理形成不當的影響。藝術中心要將西安的旅游景點,文化內涵,城市底蘊表現出來,所以設計開始進行時就考慮到了西安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旅游路線的聯系,城市文脈的延續等主要影響要素。同時加以分析建筑用地周邊的現行情況,建筑風格和該區域所呈現的城市風貌,城市機理和空間影響來進行前期的建筑方案總體設計。其次,從建筑功能上給西安旅游文化一個承載體,這個承載體是西安人文景觀,歷史文脈的總結。旅游藝術中心將空間劃分為六個部分:室內公共交流休閑區、旅游文化展示區、旅游資源的文藝演藝區、地方民俗體驗學習去、地方美食匯總區、藝術中心行政辦公區。這些功能空間能有效結合周邊環境帶來的限制空間,將好的兼容并收,相互相應;將不利的通過不同的手法來隔離,使該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從地理位置的選擇,功能空間的劃分處理上都與這個城市的布局規劃、城市肌理相呼應。
3.4空間策略
從幾千年以前,道家老子就說過,“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正是最早提出,我們用的不是建筑材料,而是由這些材料所圍合成的空間。所以,空間可以說的上就是建筑。所以我們設計建筑實際上就是在營造空間,營造合理的空間,不同的空間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從文化藝術中心建筑類型出發,我們所要營造的空間有公共活動的展示空間,交流空間,游覽空間,停駐空間,也有室外的半封閉空間,室內的封閉的大空間,連接室內外的灰空間等等。人們在不同空間的感受的變化,影響這人們的心情,從小空間到大空間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在地空間有壓抑的感覺,在高大空間有渺小的感覺等等,考慮到了人們在不同空間所產生的感覺,才能更好了營造空間,設計建筑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就是通過將不同空間用自由暢通寓意的旅游線路為主,將不同感覺的空間串聯,達到給旅游者不同心理感受的過程。在曲線空間內,可行可停留,或是或透或實,都是旅途中帶給有著不同的感受。
3.5品質策略
3.5.1建筑的品質
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在西安南郊曲江文化區地帶,通過現代的建筑設計組合形式,現代的建筑材料,將西安旅游文化展現出來,同時體現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的表現性,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等特征。
3.5.2環境的品質
選在西安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厚的曲江旅游文化區。基地坐落在曲江池邊,唐城墻遺址內,東邊有曲江海洋館,西鄰現代感十足的先光電中心,唐風唐韻的大雁塔廣場、大唐不夜城、慈恩寺等,碑林氣勢宏偉的大唐芙蓉園,隔著曲江南湖遙對著寒窯遺址和秦二世皇陵。這樣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符合旅游文化的主題,而且可以將這些景點文化滲透到該藝術中心,起到一個總結和文化張揚的作用。
3.5.3文化的品質
作為一個文化類建筑,尤其是在西安歷史資源豐厚的背景下,唐文化濃郁的曲江旅游度假區,間主要表現出西安本質具有的本土信息,同時,作為一個當代的建筑,也要有時代的氣息,作為一個地方建筑,要有地域的鄉土氣息,用現代的建筑處理手法將所要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
3.6廣場策略
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旅游藝術中心的周邊環境很是符合對其主題的設計。建筑采用大廣場的形式,盡量將周邊的資源融入到藝術中心的區域范圍內,同時也很好有形象的以一種開闊的空間感給旅游者報以歡迎和好客的意味。大的廣場同時也是西安博大的旅游資源,文化氣息,人文精神的一種詮釋。廣場利用些許的高差做出順暢的變化,順延建筑整體的造型走勢,相互融合。為旅游者提供了廣邁豪情的西北感。 由于用地 選擇相對有坡度較小的高差,可以將廣場平緩地進行豎向劃分,打破因太大而帶來的單調的,不親密的空間感受。(圖3.1)
4、建筑設計
4.1.設計立意
4.1.1長安畫卷
本方案的設計立意是長安畫卷——用建筑呈現一幅畫卷,讓畫卷送出一個長安。以長安畫卷作為主旨進行的一個將建筑與城市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相互蓋晗,有效彰顯和傳承。“長安畫卷”是指將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氣息濃郁的豐富的西安旅游文化資源以一種意象的手法體加載到建筑的場所空間中,呈現在建筑的風格造型上。建筑反過來有很好的將這種文化資源以建筑特有的空間性、敘事性、時間性和物質性的特長詮釋出來。
方案通過對人們在對“旅游”中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撲捉人心理上在旅游途中的細節,將“愉悅、交流、分享”作為基本功能前提下進行設計,使游客可以暫時性的定。大空間、開敞性、自由化多變化的空間為游客提供更多機會了解西安文化的特有底蘊,用豐富的旅游資源,人文精神,城市面貌,經濟發展展現出來,提供給游客們“游·品·觸”綜合性旅游休閑場所。(圖4.1)
4.2空間構思
4.2.1基本功能空間的組合
藝術中心主要分為演藝、展覽、文娛、休閑、美食、辦公六大部分,根據“旅游”所定義性的精神上的非定居空間內行走和感受的過程和現象,將各部分根據其功能需求做成靈活行的不同尺度空間,再用暢通自由的空間流線將每個部分巧妙串通起來,是其成為行進中的流動大空間;同時自由的片墻或公共交通的尺度,又很明確的將各部分也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空間。
4.2.2室內空間的變化
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建筑中室內空間組織方面,通過完全開放公共空間作為中心點向往發散,將半公共空間,私密空間有效聯系起來。休閑廣場采用通高的大玻璃幕墻,將室內外空間串通,并對人流進行有序的疏導。文藝展覽部分也有通高的中庭,使并與休閑廣場空間相連又通過片墻相隔,使空間柳暗花明的形成變化。演藝中心有比較大的門廳空間,將門廳空間用也用自由曲線打破,使空間豐富。辦公空間與公共休閑空間通過庭院相隔開來,給建筑內部景觀。
4.2.3內外景觀的締造
在將內外空間聯系結合的同時,也要注意單獨對各自的景觀做單獨的處理,以此來豐富整體的效果。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從整個西安城市出發考慮,從西安市民的角度考慮,從西安大唐芙蓉園附近旅游業的角度考慮。大唐文化藝術中心在西安唐文化濃郁的曲江附近,同時附近還有大唐芙蓉園,所以說這里是最適合建造西安旅游文化中心的區域,對西安文化和旅游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城市景觀的一個標點;從西安市民的角度來看,這里有眾多的休閑活動場所,歷史悠久的曲江,并有現有的大唐重現的大唐芙蓉園、還有西安的一些標志性建筑,現今西安形象的西安廣電中心、愛情遺址寒窯在附近,所以西安旅游文化藝術中心也是曲江的一個旅游景點,更大地豐富了西安市民的生活;同時,這些地方都是外地游客來西安的必到之地,所以作為文化藝術中心,其中的景觀環境也得是讓人流連忘返,這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西安古代文化文明的傳播。
文化活動中心的內部空間功能的綜合性和復合性就決定了其內部的組織關系必須選擇優化的最佳組合方式,建筑內部中的空間環境的相對獨立,建筑外部的空間環境同建筑內部的對接,滲透,使得滿足內部功能的同時也營造出完美的空間景觀環境,使之成為功能、空間、景觀和文化上的有機融合。
4.3平面設計
建筑的平面根據設計立意的向導,平面的整體形態也是比較順暢自由的曲線圍成不規則的空間。但是在這些不規則的輪廓內部,建筑的主要結構部分還是比較規整的主網結構,便于各個功能房間的應用,邊緣房間根據造型會呈現不規則形狀,但是不影響其實用功能。
交通部分自由曲線性比較強,這些自由空間不僅增加了建筑空間的豐富多變性,同時有很好很順暢的將建筑的個部分功能房間順暢鏈接,自然過渡。公共休閑部分和交通部分使建筑空間開合有序,使個功能區域都有享受到開敞的公共休閑空間。建筑根據需要設置內庭院和屋頂花園、屋頂美食區,將建筑的室內外空間相通。
建筑圍成的開闊廣場,通過利用用地高差做出趣味劃分,有效減弱廣場龐大不親近感。而且這些臺階的劃分也是運用與建筑形態相似的曲線,與設計主題相符。
4.3立面設計
立面設計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厚墻·石材:西安歷史文化悠久,建筑整體給人們的感覺就是比較厚重、沉穩,用石材貼面的厚石墻作為建筑的整體基調,在墻上摳出不規整的窗戶,打破沉悶感,同時加之墻面的彎曲延伸,是整個建筑基調看上去穩重卻不失韻律。二、玻璃·輕盈:玻璃的輕盈通透代表現建筑整體呈現一種動感,延展性比較強,寓意旅游途中愉悅的心情,和順其自然的游覽路線。這種立面的形態,給空間上也增加了虛實對比,柳暗花明的空間序列感。
4.3總平面設計
建筑的總平面設計能夠有效結合所選用地的周邊的有利資源,因地制宜地將旅游文化藝術中心的各功能有條理,有韻律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座整體感強、建筑已經綿延不斷的“長安畫卷”。
4.3.1流線設計
藝術中心的各流線明確,不相沖突。參觀游客流線主要來自主入口及西邊曲江池公園處得次入口,這幾條流線的導向性強,能有效吸引來自曲江池公園的人流和來自主路曲江池北路上的主要人流;辦公人流又單獨的出入口,與參觀人流不相沖突;地下停車的出入口在建筑的后面,環形路德設置使地下停車使用方便,有不影響整體建筑空間布局和整體建筑造型。
4.3.2功能布局分析
建筑分為六大功能區,如圖所示,各功能分區根據使用要求合理布置。著六部分功能區以半圍合的方式圍城建筑趣味性強的開敞廣場,廣場上根據高差做出臺階和室外露天舞臺。
4.3.3視線、景觀朝向分析
藝術中心的大廣場可以見來自景觀比較好的曲江池公園景觀資源引入到廣場內部,同時通透的玻璃又進一步的將這種資源引入到建筑體內;這樣建筑就是取景周邊的旅游資源,將資源融入自身,做到旅游文化的載體,將這種文化在空間傳承上表象出來。
4.3.4體塊延展與銜接分析
建筑自由的造型將建筑各個功能有效聯系起來,有通過連廊鏈接的觀演區和文娛區,曲線延展性的片墻斷斷續續地將個體塊順暢串聯起來,形成有機整體。
5、經濟技術指標
總建筑面積: 14838.3平方米
(一)活動用房建筑面積: 6911.7平方米
1:演出中心建筑面積: 3820.8平方米
2:游藝用房建筑面積: 600.0平方米
3:展覽用房建筑面積: 1860.5平方米
4:閱覽用房建筑面積: 830.4平方米
(二)培訓輔導、文娛活動用房建筑面積:1864.4平方米
(三)專業工作用房建筑面積: 1149.4平方米
(四)室內文化休閑廣場建筑面積: 2220.6平方米
(五)美食匯總區建筑面積: 1340.6平方米
(六)行政辦公用房: 1351.6平方米
總用地面積: 27400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積: 7620平方米
容積率: 0.54
建筑密度: 27.8%
綠化率: 41.5%
停車位: 地上30個,地下 57個
6、結論
文化中心建筑已經是一個城市所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城市作為人們的載體,其中的各種設施建筑都是從人出發,人是建筑設計的根本服務對象。所以文化中心設計同樣也是以人為本,做到尺度宜人。文化類建筑的最突出的目的也都是向人們訴說一種文化,一種文明。
旅游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娛樂生活部分。旅游可以將一個地方、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展現的淋淋盡致。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羅馬、開羅、雅典)之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而現如今的西安也在打造國際旅游名城的形象,所以如何將優越的旅游資源需要更好的宣傳和展示出來,同時也要保護歷史資源打造現行新西安的形象,這樣就需要一個專門將如此厚重的、悠久的、多元化的、文明的西安旅游資源以旅游文化為主的藝術中心體系展現出來,宣傳的同時起到積極保護和傳揚歷史文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現有文明,提供優秀文化的精神的場所空間。
以“長安畫卷”為主要設計立意,方案選地在歷史悠久的曲江池邊,并有現有的大唐重現的大唐芙蓉園、現今西安形象的西安廣電中心、愛情遺址寒窯在附近。設計主要將西安豐富的旅游資源、人文精神、城市面貌、經濟發展以建筑特有的空間形式展現出來提供給人們“游·品·觸”的動靜結合旅游休閑的綜合性空間場所。
參考文獻:
[1]崔愷.本土設計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4
[2] 杰里米·邁爾森.新公共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4
[3]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11
[4] 格雷姆·布魯克莎莉·斯通.建筑文脈與環境 [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9
[5] 楊曉川.觀演文化娛樂綜合體的發展及設計構思[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1993
[6] 沈富煦.建筑方案設計[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3
[7] 陳述平,張宗堯.文化娛樂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10
[8] 中村好文.意中的建筑.空間品味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
[9]覃力.深圳大學藝術村[J].建筑學報.2010,(2): 84~89
[10]王敬先.延慶文化藝術中心[J].建筑學報.2010,(2): 90~96
[11]王迪,張天寧.中國式的空間吟說——談安徽九華山佛文化展示中心暨景區游客中心設計[J].華中建筑.2010,(154):77~80
[12]崔愷,喻叟.中間建筑——藝術家工坊[J].建筑學報.2010,(2):52~59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文徑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審核)
上一篇: 西安市金花路商業綜合體設計 |
下一篇: 寶雞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