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2724 次 蓋梁懸空支撐法在史河橋應用實例簡介
蓋梁懸空支撐法在史河橋應用實例簡介
楊曉東 周志宏 劉澤川
信陽豫南公路工程公司
史河大橋位于國道312線潢川至固始段第一合同段,大橋全長636.16m,橋寬16m,21孔30m,上部構造采用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共有252片,下部采用三柱式單排鉆孔灌注樁結構,柱徑1.5m,橋墩蓋梁截面尺寸170cm×150cm,每個蓋梁自重lOlt,共有蓋梁22個,墩柱高度平均6m,混凝土強度等級C25。
在施工中,柱箍采用6mm厚鋼板制作,高700mm,背面采用槽鋼作為豎愣,豎楞間距≤400mm,柱箍內徑大于柱徑l5mm.每個柱箍由兩個半圓鋼箍組成,兩個半圓型鋼箍在柱上安裝后相接面有50mm空隙,以保證鋼箍之間用高強螺栓連接好后能與墩柱擠壓緊密.柱箍內壁用萬能膠粘貼8mm厚橡膠墊,用以增加柱箍與墩柱的摩擦力。
由于蓋梁的全部施工荷載均由柱箍承受,所以柱箍與混凝土柱磨擦力是否能承受以上荷載,是確定柱箍是否能夠安全使用的關鍵。必須經試驗確定后方可使用。試驗方法是先將柱箍安放在距地面約80cm處,每個柱箍的2個半圓鋼箍之問用10個Фl6高強螺栓連接牢固,擰螺栓時兩邊對稱擰緊。在柱箍下部兩側放置l50t液壓千斤頂各一臺,千斤頂與油泵連接好后,同時打開兩臺油泵進油閥,使千斤頂向柱箍作用力,通過油表的讀數計算出作用力的大小,當柱箍開始滑移時,記下油表讀數,算出作用力大小,即可得知柱箍所能承受的極限荷載。在吲始史河大橋的柱箍承載力試驗中,柱箍極限承受力可達90t,實際所承受最大荷載力為60t,施工安全系數達到l.5,完全滿足施工要求。
選用6臺螺旋千斤頂,放在柱箍上,用于承受上部荷載和調整高程和蓋梁坡度。千斤頂噸位必須大于上部結構所傳遞的荷載。采用3皿×l.5m工程用標準貝雷片,每個承壓梁由幾個貝雷片組成,貝雷片與貝雷片之問用銷軸連接。
安放柱箍前先在墩柱四周用鋼管搭設簡易操作架,計算好柱箍安放高度,用吊車將柱箍安裝到位,在柱箍連接處用高強螺栓擰緊,使柱箍與墩柱貼和緊密,橡膠墊被充分壓縮。
在柱箍對稱兩側承接鋼梁處放置千斤頂,為防止局部受壓力過大和千斤頂在頂升過程中滑移,在柱箍貝雷片一h均提前安裝620厚鋼板和橡膠墊。
每根鋼梁已提前按需要長度和貝雷片組裝好,鋼梁用汽車吊吊裝至千斤頂上。為防止兩根鋼梁側向傾覆,兩根鋼梁之間用8根Ф25螺栓連接,使鋼梁穩定,然后通過千斤頂的頂升高度來調整鋼梁頂面高程,以保證蓋梁的設計高程和坡度。
當鋼梁安裝完畢與高程調整至設計和規范要求后,即可安裝次龍骨和支設蓋梁模板。次龍骨可采用型鋼,也可采用道木,但必須依次龍骨兼做操作平臺,龍骨兩端伸出蓋梁l.2m,兩旁設護欄,上鋪跳板,旁邊設護欄。以固始史河大橋為例,次龍骨采用工字鋼I22a間距800mm,字鋼兩側焊出1.5m長鋼管作為操作平臺龍骨,上鋪跳板,兩旁搭90cm高鋼管護欄。
先在次龍骨上鋪設蓋梁底摸,次龍骨和操作平臺安裝搭設完畢后,即可拼裝蓋梁模板、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
當蓋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除交承體系。拆除時先拆除蓋梁側模,然后將6個千斤頂同時下降,使鋼梁和次龍骨順勢下降,次龍骨脫離蓋梁底摸,再人工拆除底模,汽車吊下底摸,拆除操作平臺的鋼管圍柱。然后,用汽車吊依次吊下次龍骨千斤頂和貝雷片鋼梁,再松開柱箍緊固螺栓,將柱箍吊至地面,最后拆除墩柱四周的簡易操作架。
利用鋼制柱箍作為懸空支承點的施工方法,施工簡便,使用周轉材料少,現場易于清理,材料不易丟失,便于現場管理,且能縮短工期,經濟效益可觀,特別是高墩施工或水中墩柱施工過程中更能顯示出其優越性。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溫紅娟 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關于建筑節能方面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 消防安全疏散指示及應急照明工程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