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5679 次 地鐵站軌頂風道水平滑動式模板系統設計研究
地鐵站軌頂風道水平滑動式模板系統設計研究
張西京
陜西建工集團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鐵公司
一、工程概況
西安地鐵一號線五路口站位于東、西五路與解放路十字路口處,地下2層,局部3層。車站平均埋深17m,寬22.7m,總長194.8m。標準段橫剖示意如:
圖1 五路口地鐵站橫剖圖示意
車站軌頂風道位于負二層軌行區頂部(見圖1),其主要作用是排除地鐵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熱量,對隧道內的溫度影響很大。軌頂風道底板厚0.15m,內部凈高0.75m;側掛板厚0.25m、高1.4m,單線總長182.6m。結構特點是側掛板縱向為一直線,底板標高為一平面。平面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地鐵車站軌頂風道平面圖示意
二、施工條件介紹
按照一號線總體工法及標段劃分方案,五路口站是(朝陽門—北大街)區間盾構空推過站車站。五路口站主體封頂后,盾構單位將于2011年7月15日打通(朝陽門—五路口)區間,隨后,盾構機后配套系統將由東向西經過五路口站,在西端頭二次組裝后,開始(五路口—北大街)區間的盾構掘進。因盾構機后配套系統外形尺寸較大,五路口站內的軌頂風道在盾構過站前不能施工。
由于提供(五路口—北大街)區間吊運管片和渣土的豎井設置在朝陽門站,因此,五路口站負二層軌行區將作為(五路口—北大街)區間盾構施工時渣土及管片運輸的的過站通道。
(五路口—北大街)區間盾構施工期間,盾構電瓶車將周期性的在五路口與朝陽門之間往返運行,直至2011年12月15日。
在此之前,一號線鋪軌作業已經由西向東推進,預計2011年12月30日抵達五路口站。進站前要求五路口站負二層的軌頂風道、站臺板全部施工完畢。
因此,五路口站軌頂風道只能在(五路口—北大街)區間盾構掘進期間進行。其下部的模板支架方案必須滿足軌行區電瓶車通行條件。
三、制約因素分析
1、水平交叉作業的安全要求
盾構電瓶車過站期間施工軌頂風道時,同時存在兩項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如下:因工作面交叉,相互干擾,存在人、車、物碰撞的安全風險;施工人員在軌行區活動時,可能發生盾構電瓶車與人員的碰撞事故;施工物料在軌行區堆放時,可能發生盾構電瓶車與物料的碰撞事故。
2、模板支架本身的安全要要求
軌頂風道模板支架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項工程,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防止出現安全事故。風險如下:
(1)風道底板距車站結構底板平均高度5.11m,模板支架高大,容易坍塌。
(2)風道寬度3.4m,距地5.11m,模板支架寬高比為0.7,容易橫向失穩。
(3)模板支架為異形,支架形式、節點連接方式、立桿數量及排布方式與一般支架迥異。
3、質量要求
為防止影響地鐵列車通行,軌頂風道施工完成后,必須對側掛板的直線度和底板的標高進行限界測量。具體要求為:
(1)軌頂風道底板標高到線路軌頂的距離嚴格控制在4.55m,允許偏差(+5,-0);
(2)軌頂風道側掛板在120m范圍內直線度偏差小于20mm;
四、模板支架方案設計
1、方案說明
經分析時間、場地、安全風險、經濟性、可行性等各類因素,決定設計一套滿足特殊工況條件下的移動式鋼管門架方案。模板支架構造如下:
(1)門架兩側采用Ф48×3.5碗扣式鋼管作承重立柱,縱距0.9m,橫距0.3m。斜桿、頂部拉結桿采用普通鋼管。
(2)工字鋼作轉換梁,上部搭普通鋼管架。每4.5m一套,共制作8套,風道分五段施工。
(3)風道底模板采用方木及塑料模板,側掛板采用對拉螺栓加固。
(4)底部行走機構采用槽鋼、鋼制滾輪制作。
(5)底部升降系統采用建筑絲桿及配套螺母。
方案示意見圖3:
圖3 軌頂風道滑動式模板支架方案示意圖
2、方案特點
(1)結合了常規腳手架與可移動整體提升、滑動支架的優點。
(2)桿件自重輕,可現場拼裝。
(3)可實現流水施工,需要勞動力較少。
(4)一次拼裝成型后,工人在軌行區活動較少。現場地面無設施材料堆放,避免了交叉作業的風險。
3、方案關鍵參數
(1)將門型架體的內部凈空設計高度3.0m,頂橫桿與電瓶車的最小安全距離為0.4m。
(2)兩側立桿橫向間距0.6m,縱向間距0.9m,縱橫水平桿0.6m,縱向剪刀撐連續設置,頂部設八字形斜桿加強節點。
(3)轉換工字鋼梁間距0.9m,采用套管承插在立桿頂部。縱向用6m長鋼管連接為整體。
(4)上部普通鋼管架縱橫立桿間距0.9m。上下各設置一道水平桿。
(5)底部行走機構及垂直升降系統如圖4所示。①行走軌道采用10號槽鋼和Ф14鋼筋,固定于底板,做滑架定向移動使用。②行走部件采用雙拼10#槽鋼和Ф200鑄鋼實心輪。實心輪每榀2個,間距2.4m。③承重構件采用10號槽鋼和鋼套管。10號槽鋼長0.4m,間距900,其上焊接鋼套管,作為鋼管架體的底座。④升降構件采用Ф36絲桿和配套螺母。每榀設絲杠3個;建筑模板用U托4個,作為調節架體高度的承重構件。
圖4 模板支架(單套單側)底部機構設計大樣圖
1—10號槽鋼軌道;2—雙拼10號槽鋼底梁;3—0.4m長10號槽鋼橫托梁 ;4—Ф40鋼套管L=120 ;5—Ф14圓鋼(焊接于10號槽鋼);6—絲杠著地點鋼板墊片;7—Ф36國標建筑絲杠;8—鋼輪軸承
五、安全性驗算
本滑架體系為組合結構,主要由碗扣式架體、鋼管扣件式架體、工字鋼組成。在計算時,將架體分為上部、中部、下部三個部分來考慮,上部主要為鋼管扣件式架體,中部為工字鋼主梁,下部主要為碗扣式架體。采用SAP2000V14.1版通用有限元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變形情況見圖5:
圖5 SAP2000有限元建模分析變形示意圖
計算說明:
1、根據現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中有關規定進行荷載取值及組合,工字鋼橫梁上部加載為5×10KN+1×20KN。自重荷載軟件自動添加。
2、桿件之間連接方式為鉸接,桿件與型鋼之間為插銷式連接。
3、荷載組合模式為:1.2恒載+1.4活載。
4、計算顯示工字鋼梁跨中最大撓度為3.9mm,≤L/400=6.75mm,滿足容許撓度要求。
5、計算顯示內立桿最大軸力為34KN,外立桿最大軸力為23KN,最大應力比為0.49,安全儲備51%。長細比滿足要求。
6、計算顯示架體頂部的橫向傾斜變形最大值為工字鋼梁末梢,向外傾斜量為3.3mm。
六、架體搭設及頂升滑動工藝
軌道定位放線→鋪設、固定槽鋼軌道→焊接Ф14鋼筋定向鋼輪→放置行走機構(提前加工成型)→搭設輔助架體(便于臨時固定架體及方便人員操作)→搭設下部門架→架設工字鋼主梁→加固下部架體→搭設加固上部架體→頂升架體→支模、綁鋼筋、澆筑混凝土、養護至齡期→脫模、下落架體→水平滑移架體至下段→再次平移、循環4次完成車站右線軌行區軌頂風道→解體腳手架,在左線軌行區重新組裝,施工方法同左線。
七、結論
城市地鐵建設中軌頂風道的設計具有通用性,使用滑動式模板支架具有節省用工、減少設施材料投入、安全省力的優點,特別適合于車站內部結構與相鄰盾構區間同步施工的情況,其缺點主要是分段流水作業,工期較長。在保證架體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采用常用的鋼輪和建筑絲杠就可以滿足升降和水平滑動要求,簡單易行,施工方便,這對于類似工況下的車站軌頂風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設計項目投資中心: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淺議給排水設計與建筑專業的配合 |
下一篇: 居家養老住宅室內適應性設計 |